组工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>>组工新闻>>正文
榜样领航 | 学校2023-2024年度“两优一先”风采展示(七)
2025-07-31 09:05  

 优秀共产党员


李兴,男,汉族,201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任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系主任、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

作为教师党员,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践行科教兴国战略需求,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学科研全过程中。

在教学方面,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任务,负责本科核心课程《数值天气预报》和《天气诊断分析》的教学工作,坚持“科教融合”创新理念,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案例。主持校级教改重点项目,积极推进数智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。在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理科组二等奖,教学评价优良率达100%,深受学生好评。

在科研方面,面向国家“双碳”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,针对土地利用/土地管理变化的极端天气气候效应开展前沿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省部级项目2项,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。相关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。

在社会服务方面,主动拓展外部合作渠道,成功转化软件著作权和横向项目,为科技创新持续贡献专业力量。凭借在教学、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表现,入职以来获得年度考核优秀2次,师德考核优秀1次,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
张素娟,女,汉族,200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电子工程学院专任教师,兼任学院分工会主席。

作为一线教师,不忘初心,认真教学,对学生尽心尽责,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均顺利通过,指导大创项目均按期结题;积极参加教学培训,持续提升教学能力,获得“TFI-SP-CUIT CDIO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”资深培训师证书和MATIRZ创新方法三级认证证书;积极参与教研教改,将OBE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,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,先后获批学校3项教改项目并顺利结题,获得省教学成果奖1项、学校教学成果奖1项。

作为“地面气象观测技术及装备研究团队”骨干成员,积极开展气象观测技术领域科研工作,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,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项目6项,多个项目成果在气象业务中推广应用;作为骨干成员连续5届参与学校承办的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考务工作,为大赛顺利举办贡献力量。
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积极参加学院党委及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,多次在摄影、征文等活动中获奖。担任学院分工会主席一年多来,全心全意为学院师生服务,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,工作获得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。


刘奕霏,女,汉族,2024年4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,学校青春榜样“学习之星”,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。

该同志勤奋刻苦,绩点4.05,综测专业前1%,获校特等奖学金、二等奖学金,校“三好学生”、校“学习之星”、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。具有扎实专业功底,高分依次通过大学英语四、六级,取得英语专业四级优秀等级,考取CATTI二级笔译证书。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,取得丰硕成果,获国家级奖项1项,省级奖项4项,校级5项,发表论文1篇。

践行党员宗旨,热心服务他人,多次在学院和班级分享学习经验,带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曾任校融媒体影视部编辑和青志协干事,组织参与志愿活动10余次,工作认真负责。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,担任成都大运会国际礼宾志愿者,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活动,累计志愿时长达170.5小时。兴趣爱好广泛,热爱阅读、写作,书评作品获“阅读理解中国”书评大赛二等奖。


宋靖,女,汉族,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任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系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

作为党员教师,政治立场坚定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带头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扎实行动践行党员教师的使命。

在教学中,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,有机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。紧密围绕“学习新课程,构建新课程,尝试新教法”的目标,以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,以专业教育、课程思政和实践训练为抓手,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效结合。全年指导本科论文7人次、研究生12人次,并超额完成教学任务。年度内完成教改论文1篇、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篇,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项、结题1项,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3次,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和省级三等奖各1项。在本职工作中守牢信仰之基,勇担育人之责,以行动彰显党员先锋本色。

作为党支部组织委员,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支部建设,深度参与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、制度建设等工作,凝聚起财务与会计专业特色的党建合力,支部被立项为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“标杆支部”创建单位。


优秀党务工作者


李雅婧,女,汉族,2013年5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任管理学院党委委员、学生科科长、旅游管理与市场营销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。

十年如一日坚守党务工作一线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在工作中深耕细作、笃行不怠。

全面协同,筑牢党建根基。全力协助学院党委开展党建工作,制定培训计划,年均举办4场学生党员专题培训会,并为2023年新进辅导员开展培训。在党员发展与教育上,规范流程,近两年组织4期党校培训,培养7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。同时,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,扎实推进主题教育,积极参与校内巡察,多次参与对口单位党建帮扶,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,积极参与教材审核,指导发布200余篇党团新闻,组织多项活动,成效显著。

创新融合,激发支部活力。推动支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。创新“主题党日+专业融合”模式,年均开展20余次集中学习研讨。在党员培育上严格要求,23~24年规范发展党员,开展120余人次谈话,毕业生党员去向落实率达100%,党员在竞赛中屡获佳绩。带领支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,党员积极参与重大赛事服务,在2024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获得“好”的等次。

多维引领,培育时代新人。将就业指导等工作与思政教育结合,积极参与访企拓岗50余次,学院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1.61%位居文管类学院第一,所带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3.27%。依托工作室开展第二课堂、就业指导,主讲多场讲座,并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,近两年超100人次获奖。

躬身实践,载誉前行。深耕党务一线,收获诸多荣誉,如四川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、成都市大中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、学校“十佳辅导员”称号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,近两年在校级辅导员考核中获评“优秀”。未来,将继续秉持初心,为党务工作贡献更多力量。


先进基层党组织


继续教育学院党委紧紧锚定“五个到位”的目标,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力、凝聚力与创造力,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赋能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强化政治引领,筑牢思想根基。

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学习机制,常态化开展“三会一课”,以制度刚性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“头雁领航”效应,带动全院形成浓厚学习氛围。学院被立项为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“标杆学院”,为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树起新标杆。

二、创新党建模式,打造特色品牌。

提出“党建+继续教育”的创新思路,将支部建在业务科室上,构建“党建+上级主管部门+学院业务科室+联合办学单位”三位一体的党建共建模式;建设“12345”党建工作品牌,通过明确一个目标任务,推动两个发展,实现三个融合,强化四个保障,把握五个关键抓手,促进学院在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

三、党建领航担使命,勠力攻坚结硕果。

2023-2024年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稳步上升,招生人数再创新高,为社会输送大批优质人才;代表学校申报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,完成教育部参与课题1项,中期检查验收教研项目1项,完成教育部调研报告和年度报告2项,3项获国家级立项,1项获省级立项,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;承办校级活动19余项,获得校级优秀奖励325人次,2024年度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并在“乡约盛夏、传承非遗”主题活动中获得团队一等奖、先进个人奖、先进教师奖。

156CD9

人工智能学院教工党支部成立于2021年3月,现有党员25人,其中博士学历11人,高级职称8人,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,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。

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对标“七个有力”建设任务,以“党建引领聚合力,思政铸魂育新人”为工作主线,凝练“大AI育人 强基创新”党建品牌,通过强化支部政治功能、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,健全党支部建设制度体系,构建“1+X”党建工作新模式,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攻坚克难、爬坡上坎,克服新学院、新专业、新老师的“三新”问题,着力推进立德育人、课程育人、科研育人等育人体系建设,使党支部成为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

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,以“大AI育人 强基创新”党建品牌为创新党建工作、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,持续服务学院中心任务。

一、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,理论学习有特色

支部依托“三会一课”“双周四”集中政治理论学习等,创新轮流领学方式,先行先学,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;精心打造党员书屋,购置中央党校线上学习资源,开发数字人等AI、VR设施,提高学习吸引力和实效性;创新开展“沿着总书记足迹·四川篇”主题党日活动,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

二、构建“1+X”党建工作新模式,强基固本提升创新能力

支部结对共建促发展:与四川省气象局数据中心第一党支部结对共建,开展AI+气象科研合作;与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共建,开展项目联合申报,企业为学院设立4万元/年的励学金,接收近150名/年学生各类实习,已吸纳5名毕业生就业;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、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共建,开展课程教材合作(到账经费50万)。

开展党员示范岗,发挥高层次人才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,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,每年都有教师发展为党员。

开展AI赋能党建工作。与企业联合开发搭载专属党建知识库的数字人,师生党员共同完成智慧党建问答机器人,为党建工作提质增效。

三、师德师风建设有效,教学科研成果显著

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风师德教育,近两年来支部党员克服师资缺乏困难,勇挑重担,人均课时量达220计划学时,2/3的新课由党员承担。获批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,4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,3项省级教改项目,获批四川省人工智能领域高阶课程2门,获省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教学团队1个,省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1门,入选第一批省“十四五”本科规划教材1本;区块链工程专业在校友会排名位列全国第一;党员牵头申报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;学生综合能力显著增强,涌现出了多位“青春榜样”;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科创竞赛中获奖近200项,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2%,位列全校第二。2024学院科研经费到账 622.18万元,完成率达350%,学院年终考核获优秀档次。



关闭窗口

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组织部